文/ 劉書彧、杜易寰 資料收集/ 斷水流大師兄 繪圖/ Re-lab 在預告之後,沒想到又過了兩個月,媒體經營洞察報告終於可以和大家見面了(掩面)。 想知道到底哪家媒體的傳播效率最好?媒體流量可以靠洗文章來達成嗎?你親綠的爸爸是不是打死不看東森?想知道死敵天下雜誌和商業週刊,彼此的讀者真的互相敵視嗎?QSearch蒐集國內十五家大型媒體的臉書粉絲團經營資料,觀測彼此間的互動,試圖為您找出解答(註一)。
資訊圖表
-
-
文/杜易寰 數據提供/斷水流大師兄 最近,泛科學因為一件與味全合作的「林鳳營乳質檢驗」案,掀起一陣罵聲,也又再引起了一波媒體圈對於「媒體職責」的論戰。 QSearch無意參戰,不過,我們卻非常好奇,這一波事件對於泛科學到底會造成什麼影響?有許多人在泛科學頁面留言「已退讚」、「不再支持」,事實上泛科學真的流失了很多讀者嗎?
-
文/杜易寰 隨著臉書加入直播戰場,直播的門檻越來越低,除了一些媒體已經開始透過線上直播,帶領閱聽直擊現場外,許多公眾人物也利用臉書和受眾拉近距離,感覺臉書直播真的變熱門了,實情真的如此嗎?
-
文/杜易寰、何金銀 數據提供/斷水流大師兄 一月底時,老牌藝人曹西平開演唱會卻只賣出181張票的消息,上了媒體版面,甚至讓曹西平一度感嘆,粉絲頁上十幾萬的按讚都是假的。雖然經過最後階段的催票,以及其他藝人的力挺,400張票還是成功賣出了398張,但我們不禁有些好奇,到底臉書的流量轉換到現實的效率如何?
-
文/杜易寰 近日,一篇東森張憶芬的文章在媒體圈掀起了一陣論戰。 傳送門:http://www.inside.com.tw/2016/05/16/ebc-facebook 張憶芬提出了三大新媒體思維: 1.投入所有資源發展行動裝置 2.重視使用者行為與數據分析 3.全力發展影音 有人攻擊張憶芬的作法只為了討好群眾,東森粉絲頁充斥著許多芝麻蒜皮的影音,甚至有些是照抄網路影音網站而來。 但也有人為張憶芬辯護,認為張憶芬的確帶來了海量的點閱,而媒體如果不能自立更生,談何媒體自主。 兩派人馬都各自有道理,Qsearch無意作價值判斷,但,引起Qsearch好奇的是,東森的戰略真的成功了嗎?而如果東森的確成功帶來海量曝光,這些曝光量是有價值的嗎? 註:本篇文章只討論FB上的粉絲互動,因「流量」一詞過往常指網站流量,容易引起誤會,本文一律改用「曝光量」表示FB上的互動人次,以和「流量」區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