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文/林洧正) 因為疫情,讓許多產業都面臨到營運上的困境,而政府也推出了各項福利方案,協助人民度過難關,2020 全球疫情擴散、2021 全台三級警戒,連續兩年都祭出了紓困的政策,在時空環境不同的狀況下,紓困政策在社群上的反應有什麼區別嗎?
輿情分析
-
-
(文/陳亞柔) 國際速食龍頭麥當勞和韓國超人氣團體防彈少年團(BTS)推出的聯名活動,在全球50國掀起一波「紫色旋風」,台灣麥當勞也在6/9開始販售「THE BTS MEAL套餐」,掀起網路社群的討論聲量。 麥當勞行銷案例分析──四大面向討論 在「沾醬、包裝、防疫、追星現象」四個活動議題面向中,以兩款新沾醬討論聲量位居第一,其次為活動新包裝,而高價販售紙袋、排隊群聚及追星行為引發的論戰也使活動維持聲量熱度。
-
(文/林洧正、游騰堯) 上半年全台缺水危機、五月中接連的停電、疫情導致疫苗荒,種種事件都對人民的生活造成實質影響,讓民眾對於政府產生了負面的觀感,而看似獨立的三個事件,是否會讓民怨出現疊加的效果,缺水、電、疫苗的三缺問題,又是怎麼互相影響的?
-
(文/游騰堯) 2018年公投案讓同性婚姻、性別教育上等議題在台灣社會掀起關注。而今年中選會宣布公投將於8/28舉行,也讓核電、萊豬、藻礁以及公投綁大選等四項議題再受熱論。 儘管票數與聲量多寡不完全相關,但議題的聲量對群眾而言,意味著對該議題的重視與注目程度,對各黨派立場而言則能從聲量來評估議題與了解民意。 整體趨勢來看,四項公投熱門議題聲量在近兩個月轉向下降。 若比較各議題聲量,萊豬、藻礁、核電的重大議題的討論聲量都遠超過公投綁大選,但公投綁大選的社群互動性卻僅次於萊豬議題。 而各議題的社群領袖,萊豬、公投綁大選多數為藍營;藻礁、核電則以綠營為主,但這兩項議題中,都有藍營的政治人物扮演掀起聲量的要角。
-
(文/蔡智欣) 如果你知道「這是一隻間諜狐獴」的間諜動物系列,或是看過「記者真心話」系列,那你可能已經看見了公視身為#媒體數位轉型的標竿角色。媒體數位轉型除了藉由社群增進與閱聽者的互動,此外還有更多議題。為了回應群眾對於媒體識讀的需求、為了適應現今社會的議題型態與閱聽情境,公視做了哪些轉型又如何靈活運用 #社群資料分析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