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 年 11 月 11 日過後,社群上開始出現「今年雙 11 好冷清」的討論。身為品牌行銷人員或社群經營者,你可能也有同感:往年那種「零時搶購」的瘋狂討論,社群版面被優惠分享全面佔滿,今年似乎消失了。 但「感覺冷清」不等於「真的冷清」。作為數據驅動的行銷人,我們需要用具體數據來驗證這個說法,更重要的是,找出背後的原因和趨勢,才能為 2026 年的策略做好準備。
社群經營
-
-
當品牌投入大量預算製作 YouTube 影片時,多數行銷團隊的目光都聚焦在觀看次數、訂閱人數、按讚數這些表面數據上。但真正能揭示市場真相的寶藏,往往被忽略在留言區的角落裡。 留言區是消費者最不設防的發聲管道。這裡沒有問卷的引導式提問、沒有焦點團體的社交壓力。消費者用最直白的語言,說出他們真正的想法。根據 Sprout Social 2023 Index 報告,76% 消費者認為品牌應優先處理客戶支援並快速回應需求,其中 69% 期待品牌在同一天內回應。 本文將說明品牌如何系統化分析 YouTube 留言,從被動回應轉變為主動洞察市場需求。
-
Facebook數據分析時事議題產業趨勢社群經營社群聲量分析輿情分析
當 AI 遇上公仔化:Nano Banana 如何在 27 天內創造 3 萬聲量的社群奇蹟
by Wilburby Wilbur2025 年 8 月底,Google Gemini 推出了一個功能——Nano Banana(正式名稱為 Gemini 2.5 Flash Image Preview)。原本只是眾多 AI 工具更新中的一個小功能,卻意外地在社群媒體上掀起巨浪。 從 8 月 25 日到 9 月 20 日的短短 27 天內,這個將照片轉換成 3D 公仔風格的 AI 模型,創造了超過 31,949 …
-
每個社群經理都經歷過這樣的時刻:打開後台數據,發現上週互動率還有 5%,這週卻只剩 1.5%;貼文觸及數從 5 萬跌到 8 千;品牌討論量更是從日均 200 則暴跌到不到 50 則。慌亂中你開始自我懷疑:是內容出問題了?還是受眾不再喜歡我們了? 品牌聲量下降不只是虛榮指標的挫敗,它代表品牌在消費者心中的能見度正在流失,討論熱度降溫意味著品牌影響力減弱,最終將直接衝擊業務表現與市場競爭力。更棘手的是,聲量下降往往沒有單一明確的原因,它可能是演算法變動、內容疲勞、競爭加劇,甚至是多重因素的交互作用。
-
從全球第一的流量佔比到破千成長率,深度解析 Threads 在台灣的爆炸性發展 當 Meta 推出 Threads 時,誰也沒想到台灣會成為這個平台最活躍的市場。根據 Similarweb 2025 年 3 月最新數據,台灣以 22.02% 的流量佔比位居全球第一,遠超美國的 14.81%,成長率更達到驚人的 +22.66%。 作為長期專注社群數據分析的從業者,親眼見證了 Threads 在台灣從萌芽到爆發的完整過程。透過 QSearch Trend+ 社群分析工具的深度追蹤,我們發現台灣 Threads 不僅創造了驚人的數據成長,更展現出與其他市場截然不同的使用者行為模式。